干节点和湿节点在电子和电气领域中具有显著的区别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干节点:
定义:干节点是无源开关,意味着它本身不带有电源或电压。
特性:具有闭合和断开的两种状态,两个接点之间没有极性,因此可以互换。
常见应用:常见的干节点信号包括各种开关(如限位开关、行程开关、脚踏开关等)、按键、传感器的输出(如水浸传感器、火灾报警传感器等)以及继电器、干簧管的输出。
湿节点:
定义:湿节点是有源开关,即它带有电压或电流。
特性:具有有电和无电的两种状态,两个接点之间有极性,因此不能反接。
常见应用:常见的湿节点信号是将干节点信号接上电源后形成的,例如将上述的干节点信号接上电源,再与电源的另外一极相连作为输出。此外,TTL电平输出、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与VCC相连等也可以视为湿节点。
干节点:
由于其无源特性和无极性的设计,干节点广泛应用于需要可靠开关信号的场合。
常用于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的输入/输出模块中,以连接外部设备。
湿节点:
由于其带有电压或电流,湿节点常用于传输电压或电流信号以及驱动外部设备。
常用于连接电机、继电器、灯光和其他高电压或高电流设备,以及控制电动机、执行器或其他高功率装置的操作。
极性:湿节点具有极性,不能反接,否则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信号传输错误。
电压范围:湿节点的电压范围通常在DC030V之间,比较标准的是DC24V。虽然AC110220V的输出也可以是湿节点,但这样做比较少见。
防护:在选择干节点或湿节点时,需要考虑元器件的防护技术指标,以确保其在特定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。